一幅壮阔的金色画卷(新作评介)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进一步说,那些暂未被书写、未被关注的民族历史,可以先交给文学。作家樊希安正是这样做的。他的长篇小说新作《黄金团》,讲述了一段至今鲜为人知的中国黄金部队的故事。1979年3月7日,应国家黄金战略储备需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部队成立,主要担负黄金地质普查、勘探和生产任务,为我国黄金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支部队已完成历史使命。樊希安发现,世人对其所知甚少,更遑论明了它的贡献。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他用40万字为这支传奇部队树起一座文学纪念碑。
试管助孕生子包成功
复制微信号
《黄金团》揭示了黄金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黄金部队组建的必要性。作者认为,黄金作为一种稀有贵金属,是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同时,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它也是保证货币稳定的重要手段,党和国家历任领导人高度重视黄金的作用。小说以中国黄金部队的诞生为背景,从一个团入手,围绕山东莱州湾三山岛金矿建设展开故事,突出展示了当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一是特别能吃苦。书中借阎芳州之口说:所有军人都辛苦,“基建工程兵最苦”,往野战医院送的伤病员,数基建工程兵的军衣最破。二是特别能战斗。三山岛金矿最初想交予外国人开采,但他们提出的条件难以接受,于是国家决定自行建设。外国人断言:中国人不可能开采如此难度的海底金矿。黄金部队接受任务后,顶住巨大压力,克服种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了建矿开采任务。三是特别能奉献。十一团来到三山岛,官兵们都是和家人两地分居,舍小家为国家。大家夜以继日工作,有的战士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黄金团》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以丰富而准确的史料为基础,抽丝剥茧地追溯黄金部队的功绩。书中人物虽然大部分是虚构的,但在引述史实时使用的则是真实人物姓名。作者参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史》《中国武警志・黄金部队志》《中国武警志・黄金第二总队志》《无言的丰碑》《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等文献资料,还原了黄金部队从建制、发展到改革的全过程,掀开了被遮蔽的历史面纱。小说还将黄金部队的建设、发展置于当时的国家政治背景进行审视,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保持着对现实的思考。
作为一部小说,《黄金团》塑造了鲜活复杂的人物形象,如温文尔雅的苏继轩、耿直冲动的牛幸娃、书生意气的阎芳州、单纯和善的杨玉琼、洒脱执著的左梅等。在语言风格上,通过巧妙而适当地添加方言及谚语,增加了小说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让叙述活色生香。如梁占刚把手里的茶杯放下说,“别再‘盖盖摇’了,消息已传得满天飞。”“牛幸娃以为王好是来找他‘喷闲话’的……河南人把闲聊叫‘喷闲话’,也简称‘喷’。”牛幸娃说他让着爱人杨玉琼是因为“大让小,哥俩好”。老金对苗丽萍说:“你这是河里冒泡――多余。”
《黄金团》以时间为线,以中国黄金部队的重大事件为节点,将纷纭复杂的人物、故事、史实安放于16个篇章中,铺陈开了一幅壮阔的金色画卷。作者游走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实现了历史书写与艺术想象的良好平衡,写出了黄金部队如金子般熠熠闪光的精神。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