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酒试管婴儿试管鸡尾酒直接喝吗
前一阵,朋友圈被“生育基金”话题刷屏了。

试管助孕生子包成功
复制微信号
我发现,燕子也转发了这一则新闻,配了一段文字鸡尾酒试管婴儿:“建议工资按比例缴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后才能取?真可笑!生育这件事,应该是老娘想怀就怀,想生就生!”后面还配了几个愤怒鸡尾酒试管婴儿的表情。

再一看,Amanda也转发了。
她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评论,一条光秃秃的转发,下面是她在⊙美国洛杉矶⊙的定位。
燕子和Amada都是我大学时期的同学。

1.老中医的求子秘方

坐在刚开的Edition酒店28层的Punch Room里,燕子点了一杯Punch。她说:“咦,我听说Amanda也在上海,鸡尾酒试管婴儿你有见她吗?”
我摇摇头。
燕子抿了一口那杯叫Punch的鸡尾酒,立即开始有点幸灾乐祸地开始和我说Amanda的八卦了。
从她口中我知道,Amanda这次来上海,是专程为了去看一名民间的老中医,“还是敏姐推荐给她的呢,都说这医生开的方子还蛮灵的,敏姐喝了半年就怀上了。”
Amanda想找这位老中医,拿一处方子,看看是否能怀上宝宝。
想起Amanda,性感妖冶,这是她留给我的全部印象。
Amanda是那种非常典型的——女生讨厌,但男生喜欢的那种女生。瓜子脸、大眼睛、五官精致,像荧幕上走出来的长相俏丽的大明星。
燕子和敏姐都是她的室友,大学大家在一起四年。只是,她们和Amanda的关系可能并不是太好。
读大学时,我们就听过几件关于Amanda的事情。一是她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二是她铁了心就要找有钱的男朋友。
大学时去过时尚杂志实习,也去过电视台当助理,大学四年,她的感情生活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她的男朋友们大多都比她年纪大,大很多,非富即贵。
其实,我倒是觉得,这样的姑娘,明白自己要什么,挺好的。
只是,听到说她来上海求老中医开方求子这件事,我觉得有些恍惚。
2.有孩子的优越感

毕业后多年,有一天听说Amanda嫁入豪门,对方是富二代,搬去了天津。之后联系少了,再听到她的故事,也是燕子告诉我的,大抵就是婚后多年她也没有怀上孩子,她老公和她去泰国、美国做了两次试管婴儿,也没有成功。
“鸡尾酒试管婴儿你看,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富太太的生活吧,头等舱满世界到处飞,但是就是怀不上孩子,呵呵。”燕子对我说。
“而且像她老公家里那样的情况,如果没有孩子,过几年可能就会离婚吧。”她继续说。我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些“22岁嫁入豪门,给婆婆跪地洗脚,遭儿子打骂,如今再度复出找自尊”女明星的新闻。
可是这番话,燕子对我说出来,我突然觉得不是那么舒服。燕子当然觉得她自己比Amanda有优越感,因为她有两个女儿。
这次约我喝酒,是因为她刚好出差来上海。燕子大学毕业那会,父母给她安排了一份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她一毕业后就回厦门了。
后来好几年,她都没有男朋友,眼见快30岁时,父母给她安排了相亲,她就匆匆忙忙地嫁了。
3.再要一个孩子

今天见面,她穿了一件红配绿的简单tee,擦了厚重的粉底,傍晚已经有点脱妆,这个季节的上海比起盛夏更有几分湿热,她好几缕头发都粘在了额头上。
邻桌坐着穿着打扮时髦的姑娘和优雅的熟女们,举着酒杯喝着酒聊着天。和她们一比,燕子有些格格不入。我突然有一种后悔带她来这里的感觉。幸好灯光昏暗,才不太尴尬。
“那你呢?你最近怎么样?”我问她。
“咳,准备怀第三个了,但是我自己是有点不想要了,我老公非说再要一个。”燕子说。
我有点纳闷,因为我一直听说燕子和她老公家里相处不好,有一度还闹到要离婚。
“因为她老公家里是福建农村的。”我记得敏姐这么说,“跟她婆婆没法相处。”
我还听说过另外一件事,燕子的婆婆在她怀孕时来厦门和他们一起住,给她烧饭,结果在医院一听她生的是女儿,下午就打包回乡下了,看都没看孩子一眼。
之后,燕子怀第二胎,生的又是女儿。
燕子和老公最后也没有离婚,是因为她说不想孩子没有爸爸。
坐在上海的这个灯光阴暗的酒吧里,燕子说“我老公非说再要一个”时,我突然明白了,这“非要再要一个”的老公,和敏姐口中“家里是农村的”老公,突然拼接上了:可能这“非要再要一个”,也是她老公对要个儿子的执念。
她说完之后,并没有察觉有什么不妥,反倒是流露出了一丝笑容,那笑容似乎在说,她活得比Amanda要幸福。
4.领养后成为妈妈

一直想怀孕的Amanda,和有两个女儿的燕子,到底谁又比谁幸福呢?
如果她们相见,应该都彼此看不上对方。
嫁入豪门,满世界头等舱飞的Amanda,自然是不会乐意再与二三线城市的红配绿姑娘为伍了。
而有两个女儿的燕子,看到那么努力怀孕却怀不上的贵妇们,总会有一种幸灾乐祸,觉得自己更幸福的感觉。
当她们都在谴责《建议工资按比例缴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后才能取》这条新闻的时候,她们也没有明白,生育对于她们自己意味着什么。
或许Amanda非常喜欢宝宝,她想要自己的宝宝,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做试管婴儿,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的时候,她似乎也误解了“成为母亲”的含义。
我也读过好多则新闻,医生明确的告知主人公(女性)的体质已经不适合再妊娠生育,但是她们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继续。
我有一个来自英国的同事。几次怀孕失败后,她毅然决定领养。她的丈夫也很支持。
她很坦然地对我说:“世界上有这么多宝宝,我只需要把我的母爱给其中一个,我就是一个完整的母亲。”

撰文/谋大人 编辑/曾曾 插图/CYN

生育有多少被附加的“意义”?
对你来说生育意味着什么呢?
在留言区跟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