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里的国风传统

“世界民歌看中国,中国民歌看山西,山西民歌看左权。”山西是民歌的海洋,全省百余县,几乎县县都有自己的民歌。已经收集整理的山西民歌多达两万余首,有“山歌”“号子”“小调”和“套曲”四大门类。流行于山西东部太行山区的“开花调”是山西民歌的一张响亮名片。

微信号:17027022222
试管助孕生子包成功
复制微信号

开花调因歌词的上句常用“××开花”起兴,用下句点题,故此得名。开花调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一带,以左权最为著名。2006年,左权开花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左权民歌开花调是记录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艺术史诗,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学艺术,至今活跃于当地百姓生活当中,凝聚了世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智慧。开花调除曲调优美外,其歌词同样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与艺术价值。

开花起兴成标记,上接国风有传统

开花调歌词每一小节往往用“××开花”打头,具有多重功用和很高的语言价值。

首句“开花”只是一种托物起兴的咏叹方式,并非仅指植物的开花,一切所见之物,特别是日常用品和器物均可“开花”。如“门搭搭开花不来来,门外走进俺哥哥来”“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俺圪蛋儿亲”“油灯灯开花一点明,小酒盅挖米不嫌你穷”等等。这种以“开花”起兴的方式正是《诗经・国风》中常见的“兴”的创作手法。

山西民歌里的国风传统

打头的“开花”句还有定韵功能,即给下句规定韵脚。开花调的歌词一般以两句为一韵,两句一起一落,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下一唱段再以“开花”起兴,可接上段的韵脚也可换韵,十分自由。《想亲亲》就采用了接韵和换韵两种方式,其前两段和最后两段歌词就是接韵:“(男)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软ruǎn,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wǎn。(女)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乱luàn,煮饺子我下了一锅山药蛋dàn。……(女)雪花花落地化成了水shuǐ,至死也把哥哥你随suí。(合)咱二人相好一对对duì,切草刀铡头不后悔huǐ。”这种两句一韵的形式可能与该民歌起源于男女对唱有关。这种自由接韵的方式也铸就了同一首民歌版本不一的特点,因为对歌时可根据需要即兴发挥,“做甚唱甚,想甚唱甚”,所唱内容可长可短。这一点酷似陕北民歌信天游,可以自由发挥而内容长短不受限制。左权开花调与陕北信天游都是西北地区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却与两三千年前《诗经》中的“兴”一脉相承,可见其民歌传承历史之悠久。

衬词衬句传神韵,一呼一唤总关情

开花调歌词的语言还有两个独具地域色彩的特点:

其一是歌曲中常用衬词衬句。如“啊格呀呀呆”“(小)亲圪蛋儿”等。歌词里嵌入的这些韵味独特的衬词衬句,兼有爱称、抒情、感叹等多种表情功能。把当地原生态方言的衬词衬句配以多变的高低快慢的吟唱,给歌曲增添了无尽意味。《灯碗碗开花在窗台》的四节歌词后都有一句“亲呀亲呀格呆呀格呆”的衬词衬句,活泼俏皮,生动传神。比如,“杨柳树开花把手摆,东村的哥哥他到俺村来,石榴花摘一朵头上戴,哥是个好小伙妹妹爱,亲呀亲呀格呆呀格呆。”歌词的作用是表情达意,而随后的衬句兼具传情与传神之效,给人以百转千回、余音绕梁之感。

其二是歌曲中常有呼语“妹妹呀”“哥哥呀”作衬词插入歌词中,仅仅以亲哥蜜姐的呼唤语来解读恐怕难解其中真味,因为这些呼语同时还是男女互动的“传感器”与情感的“调色板”。《樱桃好吃树难栽》是一对恋人的对唱,歌词里就加上了“妹妹呀”“哥哥呀”这样的呼语性衬词,既能凸显恋人间的柔情蜜意,也增加了对歌时的互动感与画面感,精妙而传神。比如,“(男)樱桃好吃树难栽,有了那些心思(妹妹呀)口难开。(女)山丹丹开花背洼洼开,有了心思(哥哥呀)慢慢来。”

山西民歌里的国风传统

此外,左权民歌里的方言词语,特别是叠音词,不仅给歌曲增添了地域特色,更具有特殊的传情达意功能。比如“酸枣枣、画人人、辣角角、土炕炕”等含有叠音成分,“圪顶(膝盖)、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