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创新动能推动转型升级
中国建设银行帮扶建设的陕西安康汉滨区财梁社区天瑞塬蔬菜产业园区。 中国建设银行供图
试管助孕生子包成功
复制微信号
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 秦创原供图
陕西武功县,一名网络主播在销售特色农产品。 本报记者 郭雪岩摄
中核集团陕西智能服装生产车间。 中核集团供图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内的钨钼板材生产线。 金钼集团供图
中欧班列西安国际港站,集装箱整齐排列。 西安国际港务区供图
中欧班列联通全球贸易
本报记者 郭雪岩
8月8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欧班列长安号满载50车高压钠灯、电磁炉等货物,驶出陕西西安国际港站,目的地是俄罗斯沃尔西诺。
2013年11月,首趟长安号从西安出发,跨越大漠戈壁,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今年4月,跨里海、黑海班列首发;迄今,长安号开行线路已达到16条,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此外,今年以来,“武(武汉)西(西安)欧(欧洲)”“十(十堰)西欧”相继开行,“+西欧”线路增至17条;越南海防―西安―阿拉木图新线路开行,东西向贸易通道与南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西安交会……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高质量建设,长安号运营质效不断提升。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与港口管理局局长马理介绍,7月,长安号开行426列,创单月开行新高;今年前7月,长安号共开行2217列,西安国际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5万标箱。“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初步构建了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马理说。
中欧班列多拉快跑,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产业、贸易融合发展。“建枢纽、拓通道、聚产业,我们把货场转市场。”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目前金属、粮食、整车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引进大宗贸易企业20家以上,“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将高质量承接临港特色先进制造业转移,国际港务区正不断释放新活力。
精准帮扶推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吴 凯 李欣怡
走进陕西旬阳高新区吕河工业园区,现代化辣椒酱生产车间内,设备摆放整齐,功能分区明确……“多亏了老胥的鼓励和引导,辣椒酱现代化生产车间才能落成,不仅产能提高了,年产值更是提升至3000万元左右。”陕西尚都富硒辣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尚说。他所说的“老胥”,是中核集团派驻旬阳的挂职干部胥维波。
“旬阳气候适宜辣椒生长,房前屋后都能种。”周尚说,2018年冬,在当时中核集团派驻旬阳挂职干部的组织协调下,他跟随调研团队赴外地学习辣椒产业发展经验。回来之后,他成立了陕西尚都富硒辣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但在实际运营中,周尚发现加工出的鲜椒保存难度大,而辣椒烘干设备前期投入不小,这让他犯了难。
“中核集团派驻旬阳的挂职干部主动帮忙联系,申请了80多万元的帮扶资金,帮我们采购了日处理量达15吨的鲜辣椒烘干机。”周尚说,这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公司的发展难题。
周尚的经历,是中核集团在旬阳、白河、石柱3地搭建的辣椒产业协作模式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中核集团落实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核集团建设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农业展销中心、仓储中心,助力所帮扶县的农特产品走出深山。
此外,从2012年开始,中核集团还通过所属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资助600多名贫困学子免费上学,毕业后,学生还有机会被推荐到集团下属单位工作,真正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以扶智助力提升发展内生动力的方式,让越来越多人获益。
数字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本报记者 李欣怡 朱瑛琪 吴 凯
清晨6点,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财梁社区村民田祖山来到天瑞塬蔬菜产业园区。打开大棚的顶棚通风,查看土壤湿度等数据,调节灌溉速度……利用手机上的智慧农业软件,他很快就完成了这些工作。
这是由陕西安康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运营的农业园区综合管理云平台。通过棚内的土壤检测设备,系统自动收集湿度、肥料吸收、病虫害等信息,做到配方施肥;通过水肥药一体化装备,系统可实时观测并调节吸肥速率。
财梁社区地处秦巴山区深处,虽然在2019年脱贫出列,但仍存在底子薄、基础差、质量不高等情况。为此,财梁社区定点帮扶机构――中国建设银行聚焦“数字+农业”发展模式,极大提高了效益。
近年来,建行结合财梁社区资源禀赋,引进企业在当地发展数字化反季节蔬菜大棚等特色产业,并投入85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注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扶持财梁社区产业发展,构建村集体、经营主体、脱贫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长效“造血式”帮扶模式。
“我们注重发挥金融资源、客户资源和科技能力三大优势,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将市区内龙头企业产业链、建行各分行资源导引到财梁社区。”建行挂职汉滨区委常委、副区长苏静表示。近年来,建行累计在安康投入无偿资金4.75亿元,引进无偿帮扶资金7100万元;购买安康市农特产品7000余万元,帮销超7亿元;培训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次。
科技研发带动产品提质
本报记者 王 洲
1955年,陕西省647地质普查队深入秦岭,寻找国家建设急需的地矿资源。他们的足迹遍踏秦岭山脉,终于在金堆城西川河边发现钼矿石,开启了中国钼工业新纪元。
脱胎于金堆城钼矿,今日的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钼集团”)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钼产品专业供应商。
走进位于西安的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金钼股份金属工业园,一派繁忙景象。钼粉分厂内,十八管还原炉正在作业;钼制品分厂里,16台中频烧结炉依次排开;板材事业部里,工人们顶着高温认真作业……去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产品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8.32%,主要产品焙烧钼精矿、钼粉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和31.71%。
亮眼成绩单,离不开科技支撑。“我们依托科研优势,把握市场需求,制备出高密度、低氧含量的钼铌合金板坯,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种类。”金钼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安耿介绍。自2016年以来,集团科技研发累计投入5.67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26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49项。
金钼集团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我们拥有专门从事钼金属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3个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安耿介绍。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金钼集团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要素对标行业一流企业,为钼钒工业发展贡献力量。”金钼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程方方说。
创新平台赋能区域发展
本报记者 原韬雄
烈日炎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街道上,几辆自动驾驶环卫车正上岗作业。“这款产品融合了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具备自动加载地图、自动避让行人、自主泊车入库等功能,目前在20多个城市投放近千辆。”陕西酷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鑫介绍,“我们去年入驻秦创原,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服务和人才优势。”
科教资源富集的陕西,一直存在着“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建设是实现科技优势有效转化的关键之举。1年多来,一大批科创企业拔节生长。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今年上半年新增科技型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40%,共有109个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达1170.5亿元,展现出澎湃的创新动能。
当前,西咸新区已出台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政策,累计兑现资金3.12亿元,累计设立17只秦创原科创系列基金,总规模超过101亿元。据了解,西咸新区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引进500名高层次人才,聚集5万名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300名科技经纪人,建设1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00支“新双创”队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我们将继续举全区之力建设秦创原总窗口,下更大功夫提升西咸新区的科技创新动力、现代产业实力、改革开放活力、发展环境魅力和城市综合能级,努力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杨仁华说。
电子商务助力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原韬雄
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的陕西武功县,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武功县抢抓“互联网+”机遇,精准定位,率先发展电子商务并持续扶持,产业助农风生水起。
“自基地成立以来,直播带货成交额达20余亿元,服务商家480余户。我们还带动了很多传统商贸企业通过直播电商实现了企业转型和增收。”西北网红直播基地负责人侯建伟说。
侯建伟所在的直播基地是一个集农特产品展示销售、网红直播带货、企业一站式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2020年,武功县投资1000万元建成该基地,吸引众多电商生鲜和食品企业入驻,聚集国内品牌生鲜和食品种类达586个。2021年,武功县电商网络零售额达50.59亿元,带动脱贫人口人均增收1000多元,促进了增收和消费双提升。
按照“立足陕西、辐射西北、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思路,武功县深耕国内市场,汇聚西北商品集中销售。目前,武功县电商已形成40大类3000余种特色产品上网销售。同时,武功县积极开拓全球市场,发展跨境电商,依托杨凌自贸区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
“我们将以国家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为抓手,持续完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体系,优化健全电商生态。通过电商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武功县委常委、副县长范展展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2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