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古祠的春雨(行天下)

湖南省常德市涔槐国家湿地公园。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试管助孕生子包成功
复制微信号
春雨轻捷地走在棕榈的枝叶上,踏响了伏波古祠的飞檐风铃,叮叮当当的铃声把我引入绿色的梦境,回想起曾经寻访此地的情景。 向晚,门前棕榈绿影如伞,迎风摇曳在烟霭似的春雨里。伏波古祠据说已被修缮一新,显得饶有韵致了。
仲春时节,我从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景区乘船上溯。沅江上阵雨初歇,游船揉碎了河心云树的倒影,船过白石洄,停船登岸,步上最高一级石阶,迎面只见伏波古祠的两扇门紧闭,里面传出一阵劈木敲砖的声响。新漆的赭红色围墙挂满风痕雨斑,烟雾中的一角飞檐凌空啄云,宛若传说中腾云浮游的龙的触角。伫立在掩闭的门前,唯有这雨后迷雾能给我些许抚慰。
门前棕榈,让我急于寻访伏波古祠的心平稳了下来。棕榈树梢似笔,静静书写文章,也许到了棕榈又添一圈年轮的时节,我便能进入古祠一探究竟。为了相熟再相见,我查阅起伏波古祠的故事来。
这座背靠钦山、雄踞在营盘洲对面的伏波古祠,断续的香火已缠绵了1900多个春秋。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盛夏,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湘西,号令不得进驻乌头村,而是在傍河的岩壁上开凿石洞,让士兵们进洞避暑。凿成的两个石洞,像大自然的两只耳朵,枕着沅江翻卷的漩涡。马援离开乌头村后,村民们把他住过的石洞取名叫“伏波洞”。不久,马援在壶头山病死的噩耗传回,乌头村村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又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