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中轴故事”

金中都大安殿遗址出土的铜坐龙。 杜建坡摄

试管助孕生子包成功
复制微信号

元青花凤首扁壶。 杜建坡摄

北京中轴线沙盘。 郭俊锋摄(人民图片)

参观者欣赏北京中轴线老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建筑群在哪里?北京正阳门箭楼正脊上藏着什么宝物?上世纪50年代天安门广场的地砖是啥样?
为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首都博物馆日前推出“辉煌中轴”展览。此展览是在全国文化中心领导小组指导下,由北京市文物局和首都博物馆承办。来自故宫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17家单位的53件(组)文物汇聚一堂,讲述中轴线的悠久故事,彰显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领略壮美中轴魅力
1153年,金海陵王正式迁都燕京,称中都,这标志着北京第一次真正成为王朝的首都。金中都在建设过程中,参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划和建筑式样,将正在发展完善中的都城中轴线理念和范式引入北京,开北京中轴线之先河。
“辉煌中轴”展览在纪念北京建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将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精髓提炼出来,通过“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部分,对中轴线的壮美秩序、思想源流、历史发展、公众化进程和保护工作进行系统阐释。
“展览采用交互沉浸的数字化设计理念和丰富多彩的新媒体艺术手法,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古今相通、虚实交织的中轴线文化空间。”展览形式设计、首都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钟梅说,“多媒体展项不只是形式酷炫,更是为了生动表现中轴线的精神文化内涵。”
走进“壮美中轴”展区,一个16米长的沙盘将北京中轴线沿线建筑全貌清晰呈现在眼前,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北京中轴线全长约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沙盘上的立体投影模拟出昼夜交替、四季轮转的景象,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中轴线的历史演变。沙盘两侧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三维动画,立体展现故宫、天坛、景山等中轴线重要遗产点。
“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灵魂和脊梁,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此次展览策展人、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章文永介绍,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历经700余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由一系列宫苑建筑、礼仪祭祀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历史地标、历史街道、桥梁和遗址等共同构成的空间综合体。
中轴线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呢?展厅里有一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