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让品质文化生活触手可及(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浙江:让品质文化生活触手可及(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孩子们在位于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硅谷社区的“合之舍”书房内看书。该书房是银湖街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重要示范点位。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微信号:16717120005
试管助孕生子包成功
复制微信号

  茶余饭后,外出散步,顺道逛逛周边的图书馆、博物馆;打开手机,点击屏幕,预约一场附近的文化表演;约上三五好友,步行几分钟,到文化场馆里上一场艺术培训课……如今在浙江,越来越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迎接品质文化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如何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共同富裕?如何通过文化惠民举措,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面对这几道考题,浙江以打造家门口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艺星火赋美”等为依托,多措并举,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让品质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空间扩容 打造品质文化生活阵地

  立春后的之江大地,春潮涌动,暖意渐浓。在杭州拱墅区,许多市民正在运河桥边散步赏景。

  “脚底的桥下空间,也别有一番洞天呢!”周末,拱墅区桥西社区拱宸桥街道的居民潘素华步行5分钟,来到家门口“桥下空间”艺术场馆里,参观红木工艺品展览。

  潘素华所在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自去年6月开始,进行了全面改造。桥下空间进行精心设计,桥底和引桥两侧从仅有一条逼仄的小道变成了让居民休憩的小广场,与流经桥底的大运河相得益彰,让市民游客遍览匠心魅力。社区还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在此打造了一所“24小时不打烊的博物馆”――大运河紫檀博物馆。

  不远处拱宸桥东的荣华戏园里,每逢周末时时传来阵阵掌声。政府提供场地,杭州越剧艺术研究会的演员正在表演,百转千回的唱腔里,观众听得入神。“别看家门口场地有限,真的利用起来,生活有趣多了。”已经退休的潘素华,说起不断扩充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连连称赞。

  城市之外,乡村中越来越多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同样焕发生机,成为越来越多群众“晚饭后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

  “现在觉得自己也懂点艺术了。”在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源口村,村民林建光习惯了茶余饭后去村口的龙溪艺术馆逛逛。

  龙溪艺术馆是以当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为灵感,设计打造的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艺术馆里,布局了展厅、观景台、研学室、咖啡厅等场所,不定期开展艺术展览、文化讲座及非遗研学等活动。

  除此之外,林建光闲时也常常来到村里的文化礼堂,特色展厅、礼堂剧院等功能室,是他和不少村民常逛的地方。

  对于文化设施偏少的海岛、山区来说,变化来得更真切:舟山普陀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白沙、东极等9个偏远海岛,渔民画展厅、历史文化博物馆等设施成了居民们经常打卡的场所;地处山区的丽水市景宁县大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