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令人难忘”(环球热点)
图为8月9日,暑期班学员参观中轴线时,在前门大街合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供图
试管助孕生子包成功
复制微信号
扫码观看视频
近日,首届“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员暑期班暨2023年友好城市官员专题研修班(以下简称“暑期班”)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为期两周,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来自28个国家的50余名国际学员通过“专题课程+实践考察”模式,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零距离感受中国发展成就。
在接受采访时,多名学员表示,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令人难忘,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令人惊叹,中国城市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他们愿为中外友好交往积极贡献力量。
学习之旅收获多
8月7日,暑期班一行抵达实地考察的第一站――北京市通州远洋乐堤港。登顶大运河畔这座极具设计感的建筑,凭栏远望,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没想到,数千年前由人工开凿的大运河竟如此宽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土耳其籍教师杰姆・艾恩被运河商务区古今交融的风貌深深吸引。
在北京,古今交融的地方不只这一处。故宫博物院、前门大栅栏、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八达岭长城……在此次暑期班行程中,学员们一路走一路看,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牵手”的魅力中。
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孔子学院学员埃雷拉・南希(中文名“何研夕”)表示:“这是我第三次来中国,每次都能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山水风光。现在,不管在哪儿,看到关于中国的人和事,我都倍感亲切。”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根廷籍学生罗梅罗・卡米拉主攻国际关系专业。她表示:“中国历史启迪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实地参观承载中国历史文化的地标景点,我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盛夏时节,北京处处绿意盎然。暑期班一行沿着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来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场之一――海坨山。乘缆车登顶,沿途青山苍翠,云雾缭绕,山间规整的场馆道路由清晰渐至朦胧。中国工商银行(欧洲)股份有限公司法国籍职员马尔戈恩・埃尔万(中文名“二万”)感叹道:“终于有幸亲眼看到北京冬奥会场地!”
“缆车外风景优美,缆车内气氛友好――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共处一室,其乐融融,这趟旅程堪称完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教师西春格・基尔(中文名“史康”)兴奋地说。
“我真想在这里住一晚。”参观完延庆冬奥村,泰国曼谷市政府国际事务办公室对外关系官员皮皮查・科德曼妮恋恋不舍,“虽然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但冬奥村可以改建成酒店或者旅游景点。这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也可以为前来旅行的人提供食宿便利。”
此次暑期班,“干货满满”的专题课程也令学员们大呼过瘾。“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概论”“新时代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趋势与行为特点”“城市绿色经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籍学生卡塔琳娜・瓦伦蒂娜对课程如数家珍:“老师以真实的案例说明了中国城市化渐进性、均衡性等特点,诠释了全体人民共享理念。”
解疑之旅惊叹多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速度十分惊人。”在考察雄安新区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摩洛哥籍学生拉什迪・阿卜杜勒卡德(中文名“刘文浩”)说:“雄安印象展览馆的讲解员向我们展示了雄安新区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很难相信这么多高楼大厦、科技园区都是在最近几年内建成的。”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是什么?此次暑期班,不少学员带着问题而来。
科技创新是答案之一。科技发展的“中国速度”令暑期班一行感叹不已。
在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展厅内陈列着一辆辆智能纯电轿车,试验中心配备的是国际先进测试设备,自动驾驶示范区停放着不同型号试驾车……暑期班学员体验了一场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科技盛宴。
中国工商银行波兰支行的波兰籍职员谢德利克・巴特洛米(中文名“谢林枫”)在体验试乘后说:“太不可思议了!这辆汽车在路上行驶时那么平稳,刷新了我对电动汽车的认识!”
“中国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在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缅甸籍学生麦特塔(中文名“沈甜”)非常喜爱自己乘坐的一辆电动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工作人员介绍了这辆智能纯电轿车的多种功能,让我大开眼界。此外,这辆车的设计还融入了满满的人文关怀。”
近年来,数字化大大提升了中国城市治理水平。参观完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区,南非豪登省增长与发展局局长扎内・法顾德说,“此前,我对‘智能城市治理’的认识,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我了解到,城市治理中的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治安监控等都可借助大数据优化。南非和中国在城市治理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中国人民勤劳且富有智慧,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关键。”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医药大学博士莫罗桑・阿德里安说。
12345是政务服务便民热线。8月15日,在12345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的业务大厅中,学员们纷纷戴上耳机,亲身体验业务员热线服务过程。
在体验中,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孔子学院教师科瓦奇・埃里克(中文名“柯睿克”)看到了中国社会治理成功的秘诀,“正是因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中国政府才能为人民提供这么好的服务,并带领国家取得如此迅速的进步。”
中国传媒大学坦桑尼亚籍学生姆普亚・艾德琳表示:“在中国,一个电话就能帮助有需要的民众联系到不同部门,解决很多问题。这种集中式服务模式很独特,让基层治理更加深入群众,值得非洲国家借鉴。”
友好之旅启发多
“回到欧洲,我要与家人朋友分享中国之旅的所见所闻,促进中法交流。”回顾此次研学之旅,马尔戈恩・埃尔万感慨颇多:“这两周,我和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学员一起学习内容丰富的课程、参观名胜古迹、探访多家不同类型的公司和机构……这些经历让我们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令人惊叹。”
“每天逛了哪些景点,体验了哪些中国特色文化,我都会和家人交流。”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籍学生普沙洛佩克・亚历山德拉(中文名“蒲杉杉”)说,“我是家人了解中国的‘新闻渠道’。这次暑期班,我给家人们带去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新鲜见闻。”
扎内・法顾德用镜头记录下每场活动的珍贵瞬间。临行前,她挑选了一张中国“三座未来城”――云上城、地上城和地下城模型的照片,将其作为礼物带给家人。她表示,要以此激励侄子侄女将来到中国深造,亲身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魅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籍学生克利肖斯凯特・亚洛斯拉娃(中文名“柯亦兰”)将拍摄的照片发给家人:“我父母看后,鼓励我多通过实地参观了解中国的真实状况,希望我多积累与中国发展经验相关的知识。”
白俄罗斯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教师卡尔波维奇・汉娜表示,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中文水平,也为她提供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素材。“我计划将这些素材融入自己的课程中,激发学生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
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学生西森优花表示,与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的中国不同,真实的中国可信、可爱、可敬。“以前,我对北京的了解都来自社交媒体和西方新闻报道。这次,实地探访故宫、12345热线服务中心以及一些科技公司等,我对中国的印象大为改观。北京是一座贯通古今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程度超出我的想象。”
“过去,在我印象里,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亚洲国家,有熊猫、功夫和美食。这次来中国后,我发现这里科技很发达,现代化程度很高。”姆普亚・艾德琳直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非洲树立了榜样。她打算继续留在中国,前往不同的城市体验当地独特的发展模式,学有所成再回坦桑尼亚。
暑期班结束了,但学员与中国的缘分刚刚开始。“今年9月,我将在中国开始为期一年的中文学习,期待在中国收获更多美好故事。”埃雷拉・南希说。